香港製造
導演陳果在《餃子》前的電影一向都是走著獨立路線,堅持以低成本製作,並全盤起用非專業演員 (除了《香港有個荷里活》的周迅)。藉著香港回歸袓國一事,陳果拍成了三部電影,分別以邊緣青年、退伍華藉英兵及小孩子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記錄了這段時 期香港社會的面貌,結合成《九七三部曲》。《香港製造》就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身為邊緣青年的主角中秋,書讀不成,又沒有一分正當職業,終日只是「跟大佬」及「俾人跟」。中秋身邊一直有一名常被欺負的白痴少年阿龍跟隨著,及後 在一次收數過程中,中秋結識了患了絕症的少女阿萍,自此他們經常一起三人行。一天,阿龍拾獲兩封遺書,不幸的事亦自此接踵而來。及後中秋執行任務失販及被 人刺至重傷,出院後,人面全非,為此他決定要進行報復。
年青人本應充滿活 力,懷有一番理想,特別是在物質充裕的社會,他們本應有不俗的條件去發展,但為何如片中的青少年問題仍然無處不在呢?其實,《香港 製造》所講的表面上是邊青漫無目標的生活,背後卻直指出永遠都是殘酷的現實如何壓迫著年青人,叫他們只能跟著命運走。信息明確之餘亦給觀眾帶來很大的衝 擊,當中那份迷網及無助感,相信不只邊青,大部分的年青人都曾遇到。電影中的獨白尤如年青人的心聲。「世事實在變得太快,當你未黎得切改變時,呢個世界已 經唔同晒」,字行間充滿著對現實世界的無奈。
對於回歸,陳果在《香港製造》中並無如後兩部般表現了由此而起的社會轉變或投放太多政治信息,只有在中秋所跟的大佬談及對內地人觀感時及結尾一幕有所 觸及。直得一提的是結尾一段諷刺味十足的電台廣播,一方面毛主席那句對年青人所講的名言無論是對於電影表達的信息抑或是其言論本身已經是十分諷刺,而那段 廣播亦同時勾起了很多人對香港被內地同化的憂慮。
陳果的獨特風格在《香港製造》中可謂發揮得最淋漓盡致。其電影一直很能夠反映香港草根階層的生活 實況,《香港製造》的背景就是本地密集式的公共屋邨,片中出現的都是生活在那裏的草根家庭。在表達上,《香港製造》亦不時採用了陳果喜歡的黑色幽默手法, 如酒樽扑頭一幕。這種手法在第二部曲《去年煙花特別多》用得最多,如李燦森掟學生妹出電車及兩派賊人同時打劫同一間銀行等,但相比起《香港製造》,《去》 的表達則略嫌誇張。
總言之,《香港製造》是我少數非常欣賞的港產片之一。
連載於光影之下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