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here in Africa (非洲的天使)
一個改編自自傳小說,關於種族及歸屬感的故事。《Nowhere in Africa》藉此於200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故 事始於二次大戰前夕。一對猶太籍夫婦為逃避納粹的迫害,帶同女兒逃到非洲肯雅展開新生活。在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這對由富貴人家淪為難民的夫婦正面 對著一大考驗。身為律師的丈夫在那裏只能充當農場主管,而對於習慣過著豐足生活的妻子來說,原始的新環境實在是難以去適應,夫婦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出現危 機。唯獨是他們的女兒愛上這片土地,學習與當地人相處。
跟一眾講述猶太人在二戰時如何為盡迫害的電影不同,《Nowhere in Africa》談及的是猶太人 (再明確點是德國籍猶太人) 身處異鄉時所面對的身分危機。當時,猶太人在德國備受歧視和壓迫,有幸逃離的,卻往往因其德國國籍,而被外人視為納粹的顆伴,可謂處處不為人接受。另一方 面,家、國、根源這類的問題亦困擾著主角一家。他們的家究竟是在肯雅還是德國?妻子在適應新生活後,一直把全情投入農場的事務,並且對那片土地懷有感情, 把其視為自己的家園。相反,其丈夫在戰爭結束後,卻希望重返德國協助重建,一切就是出於那份對祖國的歸屬感。這種矛盾,相信一眾移民外地的人都會感同身 受。
電 影中有不少情節表現了不同種族與國籍間的人互相存有的成見,即使是備受歧視的猶太人,身在非洲還是對當地人帶著有色眼鏡。其實只要有片中妻子所講 的「不同」出現:膚色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成見就總會存在著。「不同」是可貴的,但要將一切歧視消除實在不容易,一句「包容並不代表人人相 同」實在道出了一切。
至於電影的本身,我總覺得《Nowhere in Africa》不能擺脫那種荷里活的味道,劇情的發展和感情線的描寫還是帶了一點俗氣,幸而其對非洲當地風土人情的描寫來得相當自然,整體而言並沒有過分造作。
連載於光影之下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